老張上周又來找我訴苦了。他手里攥著個報廢的航空零件,滿臉寫著心疼:"這都第三件了,0.3毫米的冷卻孔,鉆頭剛碰到就斷!"我接過零件對著燈光一看,得,孔口毛刺都能當鋸子用了。這事兒讓我想起十年前剛接觸微孔加工時,那個被師傅罵得狗血淋頭的下午。
說實話,數(shù)控細孔加工這事兒吧,就像用繡花針在鋼板上繡花。你想想,0.5毫米以下的孔徑是什么概念?比自動鉛筆芯還細!我見過最夸張的是給醫(yī)療器械打0.15毫米的微孔,那鉆頭細得,打個噴嚏都能吹斷三根。
但偏偏現(xiàn)代工業(yè)就愛玩這種心跳。從燃油噴嘴到電子散熱片,哪個不要命似的追求小孔徑。上次去參觀個精密模具廠,老師傅指著滿墻的鉆頭說:"這些可都是祖宗,得供著。"可不是嘛,一根進口微鉆頭能頂我半個月工資,用起來手都在抖。
干這行的都知道,微孔加工最怕三件事:斷刀、偏擺、毛刺。有次我為了省事沒換冷卻液,結(jié)果0.4毫米的鉆頭在最后0.1毫米深度"啪"地斷了——得,兩小時白干。更絕的是工件表面看著完好,內(nèi)壁早就磨成狗啃的了。
溫度控制也是個玄學。記得有回夏天車間空調(diào)壞了,加工到第20個孔時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孔徑大了0.02毫米。你猜怎么著?機床熱脹冷縮給鬧的!現(xiàn)在我跟徒弟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:"別嫌麻煩,該測溫度測溫度,該換刀就換刀。"
說到這個就來氣。剛?cè)胄袝r總覺得數(shù)控機床萬能,把參數(shù)輸進去就等著收完美零件。結(jié)果呢?有次給某科研單位加工帶錐度的微孔,程序明明分毫不差,成品卻像被老鼠啃過。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是主軸轉(zhuǎn)速設太高,材料都燒化了。
現(xiàn)在我的工作臺上永遠擺著三樣寶貝:20倍放大鏡、千分表和...老花鏡。沒辦法,年紀大了反而要干更精細的活。有同行開玩笑說我們這是在"用大炮打蚊子",要我說,分明是用繡花針給蚊子做心臟搭橋!
不過話說回來,這些年技術(shù)進步確實讓人欣慰。激光加工、電火花這些新玩意兒,讓0.1毫米以下的孔不再是神話。去年見到個超聲波輔助鉆孔的設備,那叫一個穩(wěn),加工表面光得能照鏡子。
但傳統(tǒng)技法也沒過時。我?guī)煾改翘?聽音辨位"的絕活,現(xiàn)在年輕人都不信。可你猜怎么著?上個月機床傳感器故障,全靠聽著鉆頭聲音變化,硬是完成了整批0.25毫米孔的加工。老師傅們摸著工件說"有溫度",真不是矯情。
可能外行覺得,孔小點大點有什么關(guān)系?嘿,燃油噴嘴差0.01毫米,發(fā)動機效率能差出3%;醫(yī)用導管多根毛刺,可能就是感染源。有次參觀航空航天展,解說員指著某部件說"這里128個微孔保證了極端環(huán)境下的熱平衡",我當時就想,這哪是打孔,分明是在跟物理定律討價還價。
現(xiàn)在帶徒弟,第一課永遠是拿放大鏡看廢品??吹枚嗔俗匀痪投汉玫奈⒖准庸さ孟裆倥募∧w——表面看不出功夫,摸上去才知道下了多大狠勁。
前兩天老張又來了,這次拎著瓶好酒。他新做的微型散熱器終于通過了驗收,0.35毫米的陣列孔個個透著精氣神。酒過三巡,他忽然說:"現(xiàn)在覺得,能把鋼鐵馴服得這么服帖,也挺浪漫。"
是啊,在這個動不動就談"納米級精度"的年代,我們這些跟微米較勁的老家伙,倒成了工業(yè)文明里的手藝人。每次完成一批完美工件,那種滿足感,大概就像書法家寫完最后一個頓筆——針尖大的功夫里,藏著整個現(xiàn)代制造的魂魄。
手機:18681345579,13712785885電話:0571-88889999
郵箱:954685572@qq.com